AI加持金融质量大于效率,融360将推千万创新计划
去年11月简普科技IPO登陆纽交所,跨越近7年创业长跑的融360正式成为公众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新金融”探索的代表项目。IPO至今已半年时间,融360联合创始人向亿欧介绍,截至3月底的最新数据,融360的C端用户已超过8000多万,而“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入金融业务,是一件需要长期持续研发和开拓的事情。”
叶大清这段时间最直观的感受是“大部分精力用于与沟通资本市场,筹备IPO上市,但与产品和运营距离远了一些,这让我感到恐慌。所以,近期的工作重心又重新回到一线产品和运营本身,看数据让我感到踏实。”
在国内新金融爆发的近几年,叶大清创立融360是较早一批押注“科技派”而非“金融派”的项目之一,而当前“不做金融做科技”的论调验证了叶大清的技术选择——“融360本质上是一个主攻数据分析技术的公司,通过技术解决金融机构业务环节中的风险和营销核心问题,最终让金融更简单和普惠。”
创立融360之前,叶大清曾供职于Capital One,“Captial One成功的最大逻辑在于用大数据解决风险管理、产品创新、营销和服务的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消费金融风控领域的西点军校。”
叶大清向亿欧介绍,过去20多年,在Captial One工作过的华人有几千人,我们之间互称“校友”,组建了两个微信群,我是群主——这些人成为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大军。
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融资成本,一直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叶大清认为,“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金融安全的集中体现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从而降低资金成本,实现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之前,银行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一直是「交易导向」,原因在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完成更深度的用户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而现阶段需要突破的正是通过技术将用户发展为终身用户,双方成为「关系导向」。”
因此,叶大清指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多的解决的是行业提供服务的“质量”问题。“质量和效率很多时候是同步的,而融360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机构提升服务用户的质量。”
这一决策过程中“风险在前、营销在后”,叶大清尤其强调,而两者又是统一呈现出来的:对于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搜索、推荐和申请服务;对于B端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涵盖贷款、信用卡、理财3大板块,但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一个——通过信用评估实现精准的风险定价。
技术创新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叶大清指出,“就像几年前,国际研究者预测石油将会突破800美元一桶,理由是石油很难再生所以越开发越少,然而事实是,技术进步催生了天然气、页岩气等新的资源空间。”
因此,融360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方向的投入。叶大清向亿欧透露,融360投资几十万于2017年底成立了“眼动实验室”,通过眼动追踪技术(Eye Tracking Technology))精确、无干扰的追踪人眼视觉过程,研究用户行为,目前已服务于品牌广告 、产品界面设计 、用户阅读等业务领域。
此外,还在内部还设立了“千万创新竞赛”,拿出300万现金+700万股票用于鼓励内部创新——这一消息也将在简普科技近日发布的财报中公布。
叶大清认为,过去几年是中国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几年,而再往后看5年、10年甚至十几年,金融科技在改变人们的金融生活、提高行业服务效率方面,其实还有很多机会,我们会迎来中国金融科技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