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红尘的网名(看破红尘)
形容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3、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5、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杂诗》 魏晋:陶渊明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9、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
《紫英-明光》10、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
《梦璃-离歌》1剥落三千烦恼丝,寒寺青灯伴古佛。
《红楼梦》扩展资料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
“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
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
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
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看破红尘,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在行为上一般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和行为,通常把看破红尘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
看破红尘,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保持自我内心安宁是有用的,但其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看破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