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解释和翻译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成书于宋代,作者一般认为是王应麟。全文仅一千多字,但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包括历史、哲学、伦理等。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快地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解释与翻译
人之初,性本善。
-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 翻译:At the beginning of life, human nature is inherently good.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解释:人的天性本来相差不大,但是后天的习惯却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
- 翻译:Nature is similar among people, but habits make them distant.
苟不教,性乃迁。
- 解释: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 翻译:If not taught properly, human nature can change.
教之道,贵以专。
- 解释:教育的方法在于专注和坚持。
- 翻译:The way of teaching lies in ded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昔孟母,择邻处。
- 解释:过去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多次搬家。
- 翻译:In ancient times, Mencius' mother moved house several times to find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her son's upbringing.
子不学,非所宜。
- 解释: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这是不合适的。
- 翻译:If children do not study, it is inappropriate.
玉不琢,不成器。
- 解释:玉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
- 翻译:Without carving, jade cannot become an object of value.
人不学,不知义。
- 解释: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 翻译:Without learning, one cannot understand righteousness.
《三字经》通过这些简短的句子,不仅教导孩子们基本的知识和道德规范,还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