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浣布怎么制作(火浣布)
我国早在《山海经》中就有火浣布的记载。
其实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由于具有不燃性,燃之可去布上污垢,所以早期史书中称其为火浣布。
我国对石棉的开采利用较其它各国为早,周代就已开始用石棉纤维制作织物。
由于这种织物因沾污后经火烧即洁白如新,因而在科技不太发达的古代,留下许多关于这种布的传说。
后汉时,大将军梁冀骄奢横暴,专断朝政达20年。
有一天,他为了显示其拥有的奇珍异宝,举行了一次盛大宴会,在宴会上,他取出一件饰有黄金的宝衣。
在上面洒上酒和油,投入火中,只见这件华丽的宝衣火光熊熊,金光闪闪,正当宾客们担心这件华丽的宝衣会不会化为灰烬时,一位武士从火中挑出宝衣,只见它依然完整无缺,光彩夺目,而且上面的油迹已被火“洗”干净了。
这件神奇的、不怕火烧的宝衣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不可思议的疑惑,其实这件宝衣就是用石棉纤维编织的。
汉代《列子.汤问》曾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戍,西戍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
......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之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凝乎雪”。
这几句话将火浣去垢的情景描述的非常形象而生动。
石棉是一种矿物纤维,它的成分是含有复杂的钙、钠、镁、铝、铁、氟的硅酸盐,富有韧性,分裂成絮状时呈白色,因此书中有“皓然凝乎雪”的描写。
清代《燕都杂咏》中有一首咏石棉的诗,诗中说:“滑石根如木,焚烧终不灰;相传火浣布,即此夜光材”。
古时石棉又有夜光木、无灰木、不灰木等名称。
诗中第一句“滑石根如木” 是一种古老的说法,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引苏颂撰《图经本草》,记有:石灰木“其色白如烂木,烧之不燃,以此得名,或云滑石之根也。
”李时珍本人对不灰木是“石”还是“木”也弄不大清楚。
他认为各地出产的不灰木有“木石三种”。
另有古书上认为火浣布是火鼠毛所织,这些都是当时对石棉的性质不详,而产生的种种古老的传说,火鼠毛之说就更显得荒诞不经了。
到了元代,我国在石棉的开采、石棉布的织制和清洁方面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现代石棉布的品种和规格较多,织物组织有平纹、斜纹和山形斜纹等,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火隔热性能,常用作汽车、飞机、火车的防火、隔热材料。
在制冷设备、焊接保护服、剧场银幕、消防、炼钢等方面都得到应用。
日本出售的一种家用的灭火布,但并非石棉织成,而是用6-9微米的长玻璃纤维织成。
为了增强耐火性和柔软性,用石墨进行加工处理,能耐840摄氏度的高温,可用于家庭厨房中在油锅起火时灭火,可算是现代化“火浣布”的新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