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临安城复原图(南宋临安)
中国南宋王朝的都城。
位于今浙江杭州市城区。
金灭北宋后,宋高宗于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所。
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临安为行都。
因南宋希图恢复北方祖先基业,临安始终没有大的扩建,保持了原州城的布局。
1983年开始临安城的考古工作。
先后发掘乌龟山下的南宋官窑遗址,勘测宫城的位置、范围,在宫城内发现了大型夯土基址2处及大面积的池塘遗迹,还在望江桥到新宫桥之间发现了推测是高宗“德寿宫”的遗迹。
临安城在钱塘江和西湖之间的小平原上,平面近似长方形。
宫城在城南端,位于凤凰山东麓,周长九里,城墙夯筑,是在原临安府子城基础上增筑而成的 。
临安城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心御街(今中山路),街两旁店铺林立,是全城最繁华的街道。
在街的东面有两条运河。
城内有四条横街,横街间为小巷,民居常常是前街后河,充分利用了河道的便利。
这种纵街横巷,前街后河的街道系统,十分适合于南方。
宋室南迁,于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改称临安。
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978年)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被选定为南宋都城,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浙江杭州六和塔 1.城市布局 临安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北部、东部为平原,城市呈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
宫殿独占南部凤凰山,整座城市街区在北,形成了“南宫北市”的格局,而自宫殿北门向北延伸的御街贯穿全城,成为全城繁华区域。
御街南段为衙署区,中段为中心综合商业区,同时还有若干行业市街及文娱活动集中的“瓦子”,官府商业区则在御街南段东侧。
遍布全城的商业、手工业在城中占有较大比重。
居住区在城市中部,许多达官贵戚的府邸就设在御街旁商业街市的背后,官营手工业区及仓库区在城市北部。
以国子监、太学、武学组成的文化区在靠近西湖西北角的钱塘门内。
临安不仅将城市与优美的风景区相结合,而且还有许多园林点缀其间。
2.城市道路 临安以御街为主干道,御街从宫殿北门和宁门起至城北景灵宫止,全长约4500米。
除此之外,还有四条与御街走向相似的南北向道路。
东西向干道也有四条,都是东西城门之间的通道。
还有次一级的街道若干条,均通向中部御街。
全城因地制宜,形成大小不一的网格,道路方向多斜向,并以“坊”命名,这些正是里坊制崩溃的佐证。
3.城市河湖水系 城内河道有四条,其中盐桥河为主要运输河道,沿河两岸多闹市。
城外有多条河流,与大运河相连。
这些纵横相交的河和湖构成了一幅水运网,对临安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商业街市与手工业作坊 临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梦粱录》),这正是御街的景象。
这里属于中心综合商业区,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金、银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场。
此外还有“瓦子”多处,其中包括了茶楼、酒店、演杂技的场所。
临安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贤坊一带。
瓷器的官窑在城南凤凰山下,称内窑。
私营手工业则遍布全城,丝纺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一带。
御街中段的棚桥是临安最大的书市,刻版作坊就在棚桥附近。